文化养老的“萧山样本”:当银发族遇见“社彩枫呈”

在现代时尚的T台上,已经退休的孙阿姨身着鲜艳的旗袍,以优雅的台步赢得阵阵掌声。日前的这一幕,成为萧山区人社局“社彩枫呈”文化养老品牌最生动的注脚。这个创立于2023年的品牌,正在用创新的四维服务体系,重塑养老的内涵与外延。

“社彩枫呈”最显著的突破在于实现了养老理念的范式转换。企退模特秀决赛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,是萧山对文化养老的深刻理解——通过搭建展示平台,让老年人重获价值认同。从民族舞《宴清都》到戏曲联唱,从“社彩市集”到主题游学,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群体精神生活,更让老年群体从被照顾者转变为文化传承者和价值创造者。数据显示,两年来,萧山全区开展各类活动数十场,实现了乡镇全覆盖。这种转变印证了积极老龄化理论——当老年人获得价值创造的平台时,养老就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。

在科技应用方面,萧山创造了“智慧+人文”的典范。“无感认证”系统通过大数据完成99.6%的资格认证,同时保留对特殊群体的上门服务;“萧然企退”APP实现业务“指尖办”,而遍布村社的退管队伍则确保了服务的“最后一百米”。这种技术赋能不是冰冷的替代,而是让服务更有温度的工具创新。

从闻堰老街的越剧沙龙到湘湖年鱼会的民俗展演,地域文化成为联结银龄群体的精神纽带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各镇街打造的“一镇多品”特色活动,如党湾龙虾节、南阳观潮节等,让老年人在熟悉的乡土文化中找到归属感。这种文化认同的构建,有效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老年人的精神失落。

萧山模式的成功还得益于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。企业退休人员大学“一校多点”的办学模式整合了社区学院等社会资源;“社彩市集”则引入了文旅企业等市场主体。这种社会化运作机制,既减轻了政府负担,又激发了市场活力。

萧山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萧山的实践表明,优质养老服务需要实现三个突破:从物质保障向精神关怀延伸,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协同转变,从统一供给向个性服务升级。这种以文化为媒介、以赋能为目标、以共治为路径的养老创新,或许正是萧山应对银发浪潮的有效探索。